2025年11月,建邦高科有限公司向港交所再次递交上市申请,这是其继今年5月首次递表失效后的第二次冲刺。作为国内光伏银粉供应商,建邦高科在2022-2024年保持了收入增长,从17.59亿元增至39.50亿元。
但亮眼营收数据背后,是其持续低于4%的毛利率,以及集团旗下企业频频出现的票据逾期、欠税、失信等问题。
四家企业票据逾期,证监会重点关注关联风险
建邦高科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是与其关联企业建邦集团的风险切割问题。上海票交所公开的持续逾期名单中,建邦集团旗下有四家公司上榜。
• 济南未来城置业:逾期余额达2855.42万元,累计逾期发生额为4163.89万元。
• 济南未来居置业:逾期余额高达7057.71万元,累计逾期金额达1.03亿元。
这些企业不仅存在商票持续逾期问题,更已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并曾登上欠税名单。济南未来城置业甚至在2025年3月被市场监管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原因是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
证监会已明确要求建邦高科补充说明实际控制人陈箭、陈子淳及其控制的主体是否存在大额逾期债务或纠纷、重大诉讼或仲裁及资产冻结,以及是否属于失信主体。
这些问询直指公司是否存在境外发行上市禁止性情形。
盈利能力持续恶化,毛利率跌破3%警戒线
建邦高科的盈利能力呈现持续恶化趋势。2025年1-8月,公司营收同比下滑3.6%,利润同比下滑32.1%。
更令人担忧的是,建邦高科的毛利率长期处于极低水平。2022-2024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3.4%、3.9%和3.3%,而到2025年前8个月,毛利率进一步跌破3%,降至2.9%。
与同行相比,建邦高科的毛利率表现明显逊色。博迁新材2024年银粉业务毛利率为9.63%,中国动力的贵金属板块(包含硝酸银和银粉)毛利率为5.04%,均远高于建邦高科。
建邦高科解释其低毛利率业务模式的主要原因是:银粉定价基于白银市场价格加上加工费,而原材料硝酸银的采购成本占据了原材料采购成本的98%以上。这种商业模式导致公司盈利能力严重受制于白银价格波动。
经营现金流连续为负,杠杆比率激增
建邦高科的现金流状况十分令人担忧。2022-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持续为负,分别为-3934.1万元、-2.11亿元和-3.69亿元,三年累计净流出高达约6.2亿元。
与此同时,公司的计息银行借款不断攀升,从2022年的6242.7万元增至2024年的2.06亿元。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的杠杆比率(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的57.8%一路攀升至2025年8月的75.2%。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也从2022年的0元激增至2024年的1.75亿元,2025年8月末仍高达1.48亿元。相应的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0.6天拉长至2025年8月的13.9天,显示回款压力加大。
业务结构风险:单品依赖与市场份额下滑
建邦高科的业务结构高度依赖单一产品。2022-2024年,公司银粉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均超过97%。这种单一产品结构使公司极易受银粉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的影响。
同时,建邦高科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正在下滑。按中国光伏银粉销售收入计,建邦高科在所有国内生产商中的排名从2022年的首位降至2024年的第三位,市场份额从10.1%降至9.8%。
公司还面临光伏行业“去银化”趋势的威胁。随着TOPCon等电池技术路线的发展,银浆消耗量正持续下降。这种行业技术变革直接冲击建邦高科的核心产品需求。
前两大客户贡献超六成收入,今突然“砍单”
建邦高科的客户集中度一直居高不下。2022-2024年,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高达95.4%、94.8%和84.4%,其中前两大客户(客户A和聚和材料)合计贡献了87.9%、82.8%和63.1%的收入。
2025年前8个月,前两大客户的收入占比虽然降至31.9%,但主要是因为客户A的采购额从2024年全年的14.49亿元降至4.23亿元,不足去年的三成;聚和材料的采购额也从10.43亿元缩水至3.79亿元,降幅逾六成。
这种大客户的突然“砍单”直接导致了建邦高科2025年营收和利润的双双下滑,凸显了客户高度集中带来的业绩波动风险。
面对重重挑战,建邦高科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开发铜粉等替代材料、拓展非光伏应用领域以及进军中东市场。
引入沙特阿美、晶科能源和鼎晖投资创始合伙人焦树阁等豪华投资者,也为公司带来了一定的资源背书。
光伏银粉行业虽有前景,但建邦高科能否在港股市场获得投资者认可,取决于其能否有效应对集团风险切割、改善盈利能力、优化资本结构并实现业务多元化。在这些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前,投资者需对这家光伏银粉供应商的IPO保持审慎。
(注:本文结合AI工具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