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7日,公安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公安机关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有关情况。公安部法制局局长郝云宏介绍,违规异地执法、逐利执法等问题已得到有效遏制。
郝云宏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公安部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出台打击跨境赌博、电信网络诈骗、网络暴力、“机闹”等一系列执法指导意见,明确相关罪名适用条件和证据要求,严格依法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助力社会治安向好的态势持续巩固。2024年,全国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25.7%。
他表示,公安部推动受立案制度改革,确保报案必接、如实登记、依法立案。全面落实刑事案件法制部门统一审核、统一对接检察机关制度,在派出所等基层执法单位配备8.9万名法制员,案件质量持续提升。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监督立案同比下降71%;不批捕率、不起诉率同比均下降约6%。
“发挥行政复议应诉、刑事复议复核、国家赔偿等制度机制功能作用,完善举报投诉平台建设,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聚焦人民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特别是部署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以来,违规异地执法、逐利执法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涉企执法得到进一步规范,有力服务了高质量发展。”郝云宏表示。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其中“远洋捕捞”等趋利性执法问题受到社会普遍关注。所谓“远洋捕捞”,是指部分执法机关违法违规跨区域抓捕企业家,或查封、冻结乃至划转外地企业及个人财产的行为。
针对这一问题,2024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当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对涉企行政检查作出系统全面规范。

已于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的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提出,规范异地执法行为,建立健全异地执法协助制度。办理案件需要异地执法的,应当遵守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国家机关之间对案件管辖有争议的,可以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提请共同的上级机关决定,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禁止为经济利益等目的滥用职权实施异地执法。
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后,公安部曾专门召开全国公安机关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公安部部长王小洪当时指出,要扎实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着力根治涉企执法突出问题,着力完善可执行、可检查、可追溯的执法监督体系,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实际上,早在2020年,公安部就印发了《公安机关异地办案协作“六个严禁”》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异地办案协作,严禁未履行协作手续,跨县及以上行政区域执行传唤、拘传、拘留、逮捕;严禁未履行协作手续,跨县及以上行政区域查封、扣押、冻结与案件有关的财物、文件;严禁在管辖争议解决前,擅自派警跨所属公安机关管辖区域办案。依法依规进行先期处置的除外。2021年,公安部专门还发布了《公安机关禁止逐利性执法“七项规定”》,对逐利性执法进行专项整治。
2025年9月22日,司法部发布消息,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牵头会同相关部门聚焦企业“急难愁盼”,严肃纠治“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等四类突出问题,截至9月21日,累计为企业挽回损失150多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