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需求低迷、饮酒政策趋严等因素影响,白酒行业旺季不旺,如今更是似乎来到了“至暗时刻”。三季度,多家白酒企业交出近十年来最差成绩单,营收利润普遍双双大幅下降。
寒冬之下,头部酒企也撑不住了。“千年老二”五粮液更是让人大跌眼镜,上半年还处于增长态势之中,三季度营收利润均同比腰斩。
对比同期的“茅泸汾洋”,五粮液的营收降幅最大,净利润降幅仅次于洋河。不过,茅台仍能实现业双增,山西汾酒营收也保持增长。
面对困局,酒企们也早已开启“花式自救”,如控货稳价、押注低度酒寻求新增长点,甚至是纷纷换帅求变,其中包括洋河前董事长张联东于7月辞职。去年,五粮液也已进行了高层人事调整,“70后”华涛接替蒋文格任总经理。
五粮液的业绩已经触底了吗?蒋文格辞任之后,董事长曾从钦还能稳坐钓鱼台吗?
比券商悲观预期还要差,基金纷纷撤离五粮液
五粮液三季度的业绩下滑,其实外界早有预期。10月中旬,广发证券发布《白酒持续调整,大众品表现分化——2025年三季报业绩前瞻》研报,预测“五粮液2025年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30%,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45%。”

如今来看,广发证券的预测还是保守了。三季度,五粮液营收81.74亿元,同比下降52.66%;归母净利润20.19亿元,同比下降65.62%,创下近20年最差记录。
五粮液此次净利润下降的惨烈程度,甚至超过了上一轮行业调整期。2013年和2014年三季度,五粮液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52.36%和46.26%。
拉长时间来看,五粮液前三季度营收增速更是自2015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利润增速也创2016年来新低。具体而言,五粮液前三季度营收和利润分别为609.45亿元和215.11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0.26%和13.72%。
以此计算,年初时以曾从钦为首的管理层定下“与宏观经济指标保持一致”的营收目标,大概率难以达成了。
在财报中,五粮液将营收下滑的原因归结于“白酒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及有效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等因素综合影响”。至于利润下滑,五粮液则认为一方面是由于营收下降,另一方面是“公司为应对市场变化加大投入”。
五粮液三季度利润降幅远超市场预期的背后,是其毛利率出现恶化,同比降幅高达13.5%。对此,东吴证券分析称,这是受“加大经销商补贴力度、且专营公司主动回购低价库存,货折投入拖累”。
给予渠道补贴,虽是五粮液主动之举,但也尽显无奈。三季度以来,普五批价持续下滑,渠道利润倒挂,经销商打款意愿低迷。
反馈到财务数据上,三季度,五粮液实现现金回款71.4亿元,同比下降74.7%。这也意味着,五粮液的现金流明显承压。
此外,五粮液业绩骤降,也映其一直以来的“老二困境”。即使从业绩上看“茅台之下我称王”,但五粮液的产品及品牌竞争力,相距茅台依然有不小的差距。对于高端商务宴请等场景而言,茅台会是首选,而非五粮液。甚至,近日著名投资人段永平在一档节目中表示,“我从来没有碰过五粮液,我不知道那个酒什么味道。”

在行业调整期来临后,五粮液与茅台的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大。2022年至2024年,茅台和五粮液的营收差距已经从约500亿元扩大至约800亿元。
市场对五粮液的信心,也早已开始下滑。据东吴证券统计,自2024年三季度以来,持有五粮液股票的基金数量连续四个季度减少。2025年三季度时,仅有116家基金持有五粮液,较之2024年同期的396家减少了280家。
面对不利局面,五粮液管理层也并未坐视不管,不过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似乎并未起到大的效果。
酒价跌跌不休,五粮液会被“弯道超车”吗?
今年1月,五粮液在动销疲软、价格倒挂的压力下,开始控货稳价——暂停第八代五粮液供货,并通知经销商回收900元以内的货源。
第八代五粮液是五粮液的核心大单品及销售基本盘。2025半年报显示,以第八代五粮液为代表的五粮液产品营收占比达78%左右。2024年年初时,第八代五粮液出厂价由969元/瓶调整为1019元/瓶,官方指导价为1499元。
对比之下,今日酒价显示,11月13日52度 500毫升的第八代普五批发价为855元,远低于出厂价,而在今年1月份,批发价还在950元左右。
线上价格更低。在京东平台上,52度 500毫升的第八代五粮液单瓶售价已来到90天最低价,不足840元。在小红书上,近日还有消费者表示,叠加川酒券后,到手价已不到650元。
也就是说,五粮液控货稳价已近一年,但价格倒挂的困境并未改变。甚至,未来情况还可能会变得更糟糕。
同时,核心产品的价格明显回落,也引发了机构对五粮液被泸州老窖“弯道超车”的猜想。广发证券在研报中分析称,“2025年二季度开始,高度国窖的批价超过五粮液......伴随着五粮液管理层频繁的变动,给了国窖进一步缩小差距的机会。”
尽管判断“行业调整期弯道超车的机会又来临”,但广发证券并未明确表示历史是否会重演。
不仅仅是控货稳价,五粮液也在押注低度酒寻求新增长点,如在8月底推出29度五粮液·一见倾心。五粮液官方微博数据显示,自8月29日上市到10月29日期间,一见倾心产品的销售额已然破亿。
成绩固然可喜,但是竞争也在加剧。29度舍得自在、26度古井贡酒“轻度古20”,28度国窖1573,33.8度洋河微分子酒,均已抵达“战场”。
同时,低度白酒味道“寡淡”,以及“低度=掺水”的认知偏见等问题,也是萦绕在一众低度白酒产品头顶的一抹乌云。在社交媒体上,就有消费者吐槽29度五粮液·一见倾心产品“喝了一次,觉得不太行,像白酒兑水”“不好喝。水五。五粮液缺点都有”。

低度酒能否成为五粮液的“第二增长曲线”仍未可知,不过短期想要靠低度酒扭转颓势,不容乐观。
展望未来,需求依旧疲软、控货挺价效果不佳、新增长点暂未形成,五粮液的业绩前景仍然黯淡。部分券商近来下调了五粮液未来的业绩预测,如东吴证券将其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期从316亿元下调至244亿元,万联证券从324.61亿元下调至286.69亿元。
在此背景下,五粮液“白酒老二”的地位会被取代吗?短期内似乎不会,泸州老窖和山西汾酒与五粮液的收入差距还很大。不过大厦裂痕已现,山西汾酒三季度的营收和利润已超越五粮液。曾从钦若不能扭转五粮液的颓势,也许未来白酒行业的“茅五”双寡头格局将被改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