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3950208961

咨询时间: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福建自考网>教育新闻 > 正文

透视教育改革的已来和未来

来源:福建自考网   发表时间2021-12-17 11:10:31
自考助学

  教育政策正有力地推动并深刻地影响学校的内涵发展,不妨从已来、将来、未来说起。

  已来的是“双减”,有四个关键词:一是治理,“双减”的直接效用是治理教育乱象,让教育回归应有的样子,使学生能够舒展地成长。其力度之大、动作之快,已是有目共睹。二是质量,减负不是根本目的,“双减”是为了增效,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当然这种质量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是“一个不能少”的全体学生的质量。三是绿色,即“绿色”的观念、方式,从学生的长远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切切实实推进素质教育,而不是拼时间、拼身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社会的发展如此,学生的发展亦是,健康、活泼的发展就是高质量的重要表征。四是创新,要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路子,很重要的是创新。从现在各地提供的先进经验看,创新主要在技术赋能、教学模式重构、作业优化设计、学段衔接、教师专业提升等方面。在这些经验推广应用的过程中,各地可结合自己的实际,特别是注意总结提炼自己长期以来推进素质教育的做法,转化成“双减”的改革举措,有力促进“双减”取得切实效果。

  将要来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按照教育部部署,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新方案和课程标准即将颁布,义务教育新课标的教材也会投入使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后若干年义务教育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落实新方案,用好新课标、新教材。这一轮高中课改在2017年已率先启动,基础教育也将整体进入新一轮课改。这一轮义务教育课改新意迭出,应当重点关注六个方面。

  其一,课程核心素养。由于义务教育阶段淡化学科界限,并提出课程核心素养,但其价值定位与高中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是相似的。其特点是具有完整性,是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有机整合;统摄性,核心素养包容、拉动一般素养;生长性,核心素养是在学习过程中甚至在人的一生中不断发展的。

  其二,学习内容更新。每一轮课程改革,都是国家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对知识新的审视、选择、重组,以更好地适应国家对培养目标的新要求,以及科技、社会的新发展。就语文学科来看,高中课改提出学习任务群,构建了语文的课程内容,必然会对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带来深刻的影响。

  其三,学科实践。学科实践不仅关注实践,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在主动参与中学习;还关注学科,引导学生用学科典型的学习方式,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此外,学科实践也会包括情境、任务、探究、成果等基本要素,并含有新的意蕴。例如,情境不管是真实的,还是模拟性的,都贯通学习过程,具有开放性。

  其四,综合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体现超越学科中心的基本思想,更强调学科内部知识整合,推进跨学科学习,建设综合性课程。综合学习倡导课堂向四面八方打开,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联结,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结合。将来,教材可能会要求安排一定课时用于综合学习,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也都会发生相应变化。

  其五,因材施教。在课程中体现选择性,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学生的差异;在学段上注重衔接性,合理设计不同学段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以柔性方式引导学生拾级而上;在教学方式上,把面向主体的观念落实到每一个鲜活的个体,促进所有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其六,学业质量。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标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沿用高中课程标准的做法,按照学段描述了核心素质应达成的标准,为素养性评价提供了基本依据。在一定意义上,把新课改的这些基本精神落实到位了,“双减”对学校课程、教学的要求也就体现出来了,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得到显著提高。

  未来会来的是两个重要文件精神的落实。一个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并为之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为之落实八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这些都为我们走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我们还应注意到,202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该组织第41届大会上面向全球发布《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报告,探讨和展望面向未来乃至2050年的教育。从以往经验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带有风向标意义,会深刻影响各国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教育改革的深入。这份报告,重新构想教育的公共目的,倡导把教育看作一种社会契约并作为共享愿景;明确确保人们终身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强化公共行动和共同利益,并将其作为两条基本原则;提出直面现实挑战和不确定未来,要以不同方式思考学习;提出在继承优秀教育传统的基础上,革新教育教学模式;要求发挥广大行动者的作用,推动重新构想成为现实。这份报告不仅在宏观上,还在方向性和具体要点上,对我们现在讨论的课程教学改革、综合性学习、学段衔接、育人共同体都有深刻阐述。

  未来已来,我们应该有面向未来的胸怀和胆识,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部署,借鉴“社会契约”的思想资源,通盘筹划改革行动,创造性地推进事业的发展,真正体现出未来学家们所说的“未来正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把美丽的蓝图变成辉煌的现实。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福建自学考试】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微信群

联系
电话
扫描
二维码
反馈
建议
回到
顶部

13950208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