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3950208961

咨询时间: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福建自考网>常见问答 > 正文

福建自考论文: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与我国环境治理问题辨析

来源:福建自考网   发表时间2021-04-07 14:58:47
自考助学

摘要: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直接产物,也是对工业革命后世界格局演变与环境发展的全面反思。随着我国环境问题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重申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作用,将马克思主义终极关怀与终极价值结合我国具体的改革开放发展实践加以研究,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步骤,也是我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全方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也体现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上,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思想嬗变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共同促进社会主义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消费;主体性;环境治理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内容与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是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有机构成部分,也是对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反思,其所针对的是社会的物化与自然的他者化,直指人类对自然社会的统治及自然界的失语。故而,结合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具体的时代特征,可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本身是社会批判的有机构成部分,亦即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延伸,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探究其思想内涵,本质上研究指向社会的发展与革新,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现今生态环境治理产生作用的重要原因。

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发展阶段上看,伴随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发展,传统社会发生转型,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随着工业革命开始的,则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萌芽,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上升到顶峰。在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作用下,人类将自然界对象化,将自然当做人类攫取利益的来源,并直接将自然界建立在利益关系的链条之上,自然界的主体性也随之丧失。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纵深化发展,生态环境困局逐渐加深,并逐渐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之一.。在这种发展状态下,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反思体系随之建立。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肇始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资本主义经济与人的主体性的反思,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及《资本论》等著作中将该种思想不断阐述和深化。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反思路径在于将自然与人的关系放置在劳动的范畴内,通过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对象化问题而指向人与人关系的建立发展,并深刻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的发展困局。马克思与恩格斯通过反思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而探讨环境治理问题,成为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理论基础,并奠定生态哲学的思想根基。

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探讨了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并将人类、自然与社会放置在-一个循环内,通过批判人类现代社会的消费原则而批判现代社会,进而阐述生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研究过程中,主要探讨了生产力发展与社会消费转向之间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源,也是人类社会危机存在的原因,而生产力发展与消费的统一,方才是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二、我国生态环境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矛盾成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存在的重要原因,并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限制因素。究其原因,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具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且以下原因之间具有关联性:

首先,我国社会生产力不高,以高能耗模式粗放发展经济的模式尚未改变,生态环境依旧面临较大压力。我国GDP对应增长单位所消耗的能源数量高于发达国家,且由于技术限制,导致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巨大。虽然我国倡导推进资源友好型社会的建立,但就目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来看,技术的限制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急功近利现象成为限制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第二,我国人口数量庞大,這客观上为生态环境的治理带来困难。社会资源的消耗、消费需求的增长客观上加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并最终造成了我国生态环境发展的困局。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视域下的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出发看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实际上是从思想根基上转变我国经济发展的思维,并涉及社会发展向度的延伸。虽然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消费社会已经不可避免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选择,这是西方社会资源环境问题的肇始,也是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由来。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出发探讨我国生态环境的治理,旨在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促进社会单一消费向度的转变,促进社会集约化发展,将粗放发展经济的模式转向技术与资本密集型社会的建构,通过转变实体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生态环境治理等协同化发展。同时,我国政府以马克思主义为导向,在淡化意识形态问题的过程中重拾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消解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对象化发展,实现自然的主体化发展变革,转变一贯将自然看做他者的发展方式,促进自然主体化,客体的主体化是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探究天人合一的重要路径,也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过程中重要的指导性原则和实践方针。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福建自学考试】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微信群

联系
电话
扫描
二维码
反馈
建议
回到
顶部

13950208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