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3950208961

咨询时间: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福建自考网>常见问答 > 正文

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在后疫情时代的创新应用

来源:福建自考网   发表时间2021-12-09 15:01:41
自考助学

  【导读】报考了福建自考本科的同学们当你通过了所有考试,提交了论文后就会进行论文答辩,论文的成绩关系到你能否顺利毕业,所以论文是非常重要的。福建自考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关于教育学综合论文重点素材,仅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自考论文.jpg

  摘要: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育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孕育了新机。在后疫情时代,推进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既要解决长期存在的“老问题”,又要抓住后疫情时代的“新机遇”。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了后疫情时代推进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的路径:转变观念、深化认识,坚守“培养能力,服务育人”初心使命;完善机制、科学设计,建构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的有效路径;系统规划,聚焦课堂,以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促进课堂教学变革。

  关键词:中小学校 后疫情时代 在线教育 教学能力 教育信息化

  2020年春季学期,为有效应对“新冠疫情”的影响,广大中小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号召,1.8亿中小学生与千万教师[1]多层次、全课程、常态化实施在线教育,这既是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考验,也为促进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提供了重大机遇[1]。疫情期间的在线教育取得了积极成效:“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家校融合”的一体化教学空间框架基本形成、师生信息化教育理念和素养得到较大提升、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重要改变、教师在线学习、教学和教研均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得以有效开展。

  在后疫情时代,我们需要在反思疫情前的“常态”和疫情中的“非常态”基础上,全面重构后疫情时期教育的“新常态”[3]。中小学校如何正视和解决疫情期间实施在线教育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运用好疫情期间积累的技术应用成效和实践创新经验,主动顺应教育信息化2.0发展趋势,抓住后疫情时代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为学校跨越式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全面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融合创新发展,成为广大教育者共同关心的重要话题之一。

  一、研究背景

  教育信息化是信息化条件下的教育,要用现代信息技术去破解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要通过深化应用、融合新实现立德树人、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根本目的。教育信息化要坚持服务于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的初心、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作为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基础和战略支撑。

  党的十九大后,我国教育信息化步入2.0时代,《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是推动教育深层次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我们要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4]。

  在疫情防控期间,教育部要求全体师生通过有效整合国家、地方和学校相关教育资源,全力保障教师们在网上教、孩子们在网上学[5]。我们开启了以信息化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学变革、确保教学质量的尝试[6],并取得了成功。在后疫情时代,广大中小学校应进一步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战略支撑地位。以信息化为突破口,全面理解教育信息化新理念,通过加强智能环境建设、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变革智能时代教育模式、促进课堂教学应用、全面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后疫情时代学校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一)学校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面临的困境

  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五大进展”和“三大突破”[7]。但是,在中小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老问题”,如“管理驱动”的建设思路依然明显、容易被产品和市场绑架或跟风建设[8]、部分学校存在“重建设、轻维护”的现象[9],“为建而建、为展而建、建用脱节、重建轻用”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散、乱和缺乏联通”。

  “散”表现为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企业之间尚未形成协同推进的合力,这与“行动计划”中创新机制、统筹推进的保障原则差距较大。

  “乱”表现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项目推进缺乏明确要求、科学指导和有效评估;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应用在理解上存在较大分歧,从而导致了技术与教学融合应用难以在实践中有效实施;有效教学模式尚未形成、技术尚未真正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师生“盲目用、不愿用、不敢用、用不好”的现象比较普遍。

  “缺乏联通”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学校仍以“信息化管理”的思维进行建设,对“智慧教育”硬件环境建设着力过多,对信息化领导力、组织架构、资源应用、服务教学、突出成果、机制创新等方面的行动力度远远不够[10];二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在环境建设、教师能力提升、教学应用、资源建设、成果固化和跨校协同等方面缺乏系统、有效的互联互通,协同推进的格局尚未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学校信息化应用与发展;三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的理念模糊、路径不清,部门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创新应用不够、成效不明显。

  (二)学校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出路

  新冠疫情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是一场危机,但又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带来新机,广大师生积极开展在线教学活动,以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化解危机孕育新机:

  一是广大师生的信息化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更新和重构,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变革的共识得到进一步强化;二是联通了学校、家庭、社交空间和互联网,建构了新型泛在式教学空间,基于信息化的全员、全过程育人框架基本形成;三是教师信息技术技能普遍得到大幅度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有效锤炼,为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奠定技术技能基础;四是教学模式得到重构,广大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和主动性,围绕学生培养,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创新与实践;五是创新的教师学习和教研的模式,更多教师主动借助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对在线学习的认识和行动得到进一步强化,远程教研、线上互助学习逐渐被接受和认可。

  总体来讲,教育信息化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战略支撑地位经受了实践考验、赢得了广泛认同,为后疫情时代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出路。中小学校在推进学校信息化创新应用过程中,既要努力克服信息技术建设与应用过程中的“老问题”,更需要抓住后疫情时代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新机遇,通过理念更新、能力提升和模式重构,大力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水平,全面提升学校的育人能力、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三、后疫情时代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路径

  (一)培养能力、服务育人:践行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的初心使命

  “始终服务于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是教育信息化的初心,学校要通过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践行“培养能力、服务育人”的初心使命。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过程中,学校可通过“5-3-2”路径(即:提升五大能力、促进两个全面、改革三个模式)来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初心使命,如图1所示。

  图1信息化“提升能力、服务育人”的“5-3-2”路径示意图

  提升“五大能力”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的基础和核心,“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对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1],决定着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成效、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的关键因素;“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被认为是破解教育信息化发展瓶颈、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软实力[12],是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基础性支撑力量;加快完善数字网络资源的建设是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有效条件保障[13],因此,教师的资源建设、教学创新和数据治理能力是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

  “两个促进”一是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二是全面促进新“三用”,即:人人用空间、班班用资源、校校用平台。建构三个模式:特指学校信息化创新发展过程中要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14]的具体推进思路和举措。

  总之,通过提升“五大能力”能够有效实现“两个促进”和“建构三个新模式”,从而真正实现培育创新型人才的终极目标,践行教育信息化初心使命。

  (二)转变观念、深化认识:开展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的首要之举

  智能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应用正倒逼着传统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15],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首先要转变信息化教育教学理念,深化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革命性、创新性影响的认同,通过“除秀、求同、搭台、增功、助长”10字策略,全面推进学校信息化创新应用。

  1.“除秀”:

  就是要根除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重建设、做摆设、秀课堂”的观念,在理念上要实现从“三率”(联通率、配备率、开通率)向“三效”(效率、效果、效益)、从“老三用”(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向“新三用”(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的转变。要把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真正落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用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求同”:

  特别强调在信息化建设与推进过程中,学校首先要系统性开展工作,积极争取上级、含兄弟学校和校内各级管理干部、一线教师、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认同,要在全校甚至更大范围寻求以信息化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共鸣;采取多种方式增强教师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方面的认同感和成就感,奠定全校师生共同推进学校信息化创新应用的心理基础。

  3.“搭台”:

  在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过程中,学校应为教师提供“看世界的窗口”和“走出去的平台”。一是引导老师们看到教育信息化的前沿应用和成功案例,增强老师们全面开展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的信心和决心,助力师生在信息化创新应用方面取得新的成就。二是为师生搭建平台,让全校师生能够依托信息化创新应用平台走出校门,通过信息化创新应用为全体师生搭建更为宽广的展示、交流和自我实现的平台。

  4.“增功”:

  将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放在首要地位,不断更新信息化教育教学理念,以《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建设思想为指南、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为核心、以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提升为抓手;实施好“三个课堂”,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学习共同体,帮助和督促教师完成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不断提升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教师变革课堂、全面提升教师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创新教学的能力。

  5.“助长”:

  重构信息化教育教学理念、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促进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快培养“引领型、创新型、学习型和专家型”智慧教师队伍,要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益,通过加强教学科研、固化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成果,助力教师成长,实现信息化教学科研相互促进、名校名师共同培育的良好局面。

  (三)完善机制、协同创新:保障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的必由之路

  当前的信息化推进机制主要采取行政领导下的条块协同推进、先行先试的稳妥推进、自上而下的政策推进[16],学校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普遍施行由校级领导担任首席信息官的CIO(ChiefInformationOfficer)制度[17]、其“成效在制度、突破在创新”[18]。因此,学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过程中,一是要借鉴CIO制度,建好学校信息化创新应用管理团队和培训团队,各部门在CIO领导下协同推进;二是要全面加强信息化创新应用的制度体系建设,明确各个部门职责、确定各项工作标准与要求;三是要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学校信息化各项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

  信息化教育有必要实行“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的持续推进机制[16],“多方参与、协同创新”是“行动计划”释放的明确信号,鼓励高校(研究机构)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小学校、信息技术企业等都将参与到教育信息化建设中,UGSE(UniversityGovernment-School-Enterprises)协同创新模式[20]被认为是推进学校信息化创新应用快速发展的有效模式之一。中小学校应汇聚UGSE四方优势、形成协同创新机制,为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保驾护航。

  (四)优化方法、科学设计:建构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的有效路径

  学校信息化创新应用是一个长期、常态、长效化的系统工程,无论在建设、应用和推进的哪一个阶段,都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指导。SWOT是一个常见的战略规划工具,SWOT分别代表: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遇)、Threats(威胁),该工具主要分析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21]。SWOT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近年来,SWOT分析法开始运用在学科教育领域中[22]。

  SWOT分析为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借鉴。以SWOT模式推进学校信息化创新应用建设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主动顺应教育信息化(尤其是信息化2.0)发展的趋势,准确把握智能时代的时代需求和国家、省(市)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理念和思路;二是要把学校信息化创新发展的现状(主要包含优势与不足)、拟解决的关键和难点问题、建设预期(拟达到的目标或成效)、实现路径与方法等进行详细分析,并形成SWOT分析框架图示,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规划的纲要;三是结合智能教育发展趋势和学校实际,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案,科学设计和制定学校信息化创新应用顶层设计方案,明晰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的路径。

  (五)提升能力、促进应用:推进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的不懈动力

  教师能力提升和信息化应用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的核心动力,学校信息化创新应用理应围绕“以教师能力提升促进智慧课堂教学变革”进行系统推进。一方面,通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促进智慧课堂教学应用;另一方面,智慧课堂的变革现实也能“倒逼”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能力提升和智慧课堂变革共同组成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的动力核心,推动着学校在教育资源建设、数据治理、教育创新三方面快速发展,并最终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育,各部分关系如图2所示。

  图2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模式示意图

  首先,教师能力提升有利于建设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课程资源,从而可以有效促进教育大资源的建设;另一方面,丰富的教育资源又为智慧课堂教学变革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其次,教育资源建设、教师能力提升和课堂变革过程也是教育大数据产生的过程,为此,学校应通过“数据─信息─知识─智慧”(DIKW金字塔模型)[23]重构教育信息化运行模式,从而建构更加精准、适切、科学、有效的面向大数据的教育信息化持续推进模型[16],为推进学校数据治理和信息化创新应用提供数据支撑。第三,教师能力提升和智慧课堂教学变革、教育教学创新和数据治理能力的提升都将为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教师能力提升应涵盖三个层次,一是提升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包含信息化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推动三个方面的能力;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带头人、组织者和践行者,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能否取得成效的第一责任人。二是提升管理团队信息化指导力,学校信息化创新应用需要组建一支善管理、会指导的团队,管理团队信息化指导力对于教师全员提升、引领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三是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快凝练和固化疫情期间积累下来的信息化教育教学经验,结合智能时代教育发展,聚焦课堂教学应用和线上线下课程的衔接、混合式教学理论与应用[25],重构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新理念、建构“以理念学习为主线、以极简教学技术应用为基础、基于混合式教学实践应用为重点”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体系。

  (六)聚焦课堂、变革教学:促动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的主要战场

  信息化应用的核心在课堂,在后疫情时代,我们要总结疫情期间老师们居家开展线上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技术实践,继续鼓励老师们在智能环境下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实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方面的积极作用,从教学的范式、结构、组织和策略几方面促进课堂变革,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

  1.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混合式教学是未来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疫情期间,广大中小学教师居家上课,更多从实践层面上应用了混合式教学的模式,形成了精准在线教学+居家学习模式[26]等不同的典型模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后疫情时代,要鼓励老师们充分将微课、慕课、互联网教学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开展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通过信息技术联通课前、课中和课后,推进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变革,扎实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

  2.突出课堂教学结构性变革设计。

  课堂教学变革不是基于某个环节或策略的修订或调整,而是要对课堂教学的结构进行重构和变革。后疫情时代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变革要凸显“优化目标—凝练问题—小组合作—智慧生成—精准检测—及时反馈”的思路。“优化目标”是在进行教学设计前,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组织高效测评,在精准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进行优化和重构;“凝练问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每一个教学目标转化为要求学生学习的具体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设计和教学;“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要通过合作学习解决教师依据目标凝练的每个具体问题,要通过信息技术更好地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智慧生成”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和有效应对每个小组(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生成情况,高效应对和智慧处理课堂教学生成情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精准检测”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通过多种方式和策略,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成效进行伴随式评估和检测,目的是要通过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反馈”强调教师在通过“精准检测”掌握真实学情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优化,以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真正实现从“为教而教”向“以学定教”的转变。

  3.强化信息化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各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27],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形式化明显[28],突出表现为:有小组没活动、有活动没合作、有合作没生成。在后疫情时代,一是要强化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将学习目标转化为情景化问题,激发小组认知冲突、培育合作学习的条件、促进小组活动的开展;二是要充分融合信息技术、促进小组活动的有效开展。如:可以通过手机投屏、多元展示、多屏互动等技术应用,充分暴露学生思维,及时反馈小组合作的情况,促进合作学习真实地发生;三是用好合作学习策略、及时关注和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积极培育生成性学习成果,让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真正显现出来。

  4.优化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策略。

  以信息技术技术促进教学可视化,是推进课堂教学变革的新起点。学生学习可视化是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成效通过截图、统计表、短视频等方式进行可视化呈现,其根本目的是帮助教师精准掌握学生的学情,为教师有效调整教学、进行及时反馈,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和指导奠定基础。信息化技术背景下的教学策略实施应遵循“全员参与、高效互动、智慧生成”的原则。教师要主动融合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策略,建构以生为本的课堂、培养师生主动参与意识、加强师生高效互动、促进深度学习发生。

  (七)系统规划,精心设计,促进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的不二法门

  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涉及多类型用户、富媒体资源、多元化评价以及个性化学习空间等诸多要素[8],中小学校信息化创新发展:智能环境建设是基础、教育资源建设是前提、教师能力提升是关键、智慧课堂应用是核心、学生能力培养是目标。因此,学校信息化创新应用的推进要遵循“聚焦课堂、精细设计、抓住主线、系统推进”的原则,以智慧课堂教学变革为核心,系统规划“智能环境建设、教育资源建设、教师能力提升和学生能力培养”四个层面的工作,其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主要领域示意图

  智能环境建设要围绕“智慧融合、泛在开放”的原则进行建设,要突出体现一体化、个性化、数据化和智能化[30]的特征,有效推进学校与家庭、线上与线下的智能学习空间建设,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有效支撑和服务。建设教育大资源是“行动计划”的重要目标之一,学校要高度重视和推进教育大资源建设,将直接引用(微课、慕课及互联网资源)、教师自主建设(校本资源)、跨校(区域、行业)共创共享资源等多种资源建设模式有效融合,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能力;教师能力提升要充分结合后疫情时代的特征,把在线培训学习、在线教研交流、校本培训提升有机结合,实现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两个提升;促进教学实践、教学科研和成果固化与推广三个实践[31],发挥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四、结语

  后疫情时代的信息化创新应用为中小学校带来了跨越式发展的又一个新机遇,广大中小学校应牢记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的初心使命,不断更新智能时代信息化教育教学观念、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以科学方法系统规划和有序推进,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核心目标,不断提升教师“三个层面、五个维度”的能力,聚焦课堂、系统推进教学改革,促进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和实践创新。坚持以教育信息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以信息化助力师生全面成长、进步和发展,让每个人都成为教育信息化2.0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和创造者[32],以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递交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方案。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新闻网,亿万学生、千万教师一张答卷--全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取得积极成效[EB/OL].

  [3]冯建军,后疫情时期重构教育新常态[J].中国电化教育,2020,(9):1-6.

  [4]人民网.习近平.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EB/OL].

  [5]教育部.教育部: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EB/OL].

  [6]唐瓷,周鑫燚等.疫情防控期间地方高校在线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20,(8):120-126.

  [7]杨宗凯,吴砥.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亟待全面提速[EB/OL].

  [8][29]曹梅,沈书生等.数字化校园到智慧校园的差距与行动--来自南京市若干学校的调研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1):49-54.

  [9]饶爱京,万昆等.优质均衡视角下县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9,(8):37-43.

  [10]杨萍等.智慧校园建设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1):18-24.

  [11]孙祯祥,翁家隆.境外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内涵的发展历程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4,(2):27-34.

  [12]祝智庭,闫寒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解读[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9):5-10.

  [13]宁本涛,高欣秀.回到教育原点:小学在线教学的成效、问题与未来走向[J].中国电化教育,2020,(11):46-51.

  [14]央广网.杜占元:构建“互联网+”条件下人才培养新模式[EB/OL].

  [15]胡钦太,刘丽清等.工业革命4.0背景下的智慧教育新格局[J].中国电化教育,2019,(3):1-8.

  [16][19][24]陈金华,陶春梅等.面向大数据的教育信息化持续推进模型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9,(6):52-57.

  [17]人民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EB/OL].

  [18]人民网.教育部举办全国边远、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现场会[EB/OL].

  [20]任迎虹,周鑫燚等,地方师范院校推进教育信息化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5):29-32.

  [21]党渤斐.浅析SWOT视角下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推广策略[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0,(6):44-46.

  [22]胡紫薇.基于SWOT分析的新高考中学地理学科营销策略[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8.

  [25]田俊,王萱等.疫情时期在线教与学实践案例与经验[J].中国电化教育,2020,(5):53-62.

  [26]宋灵青,许林等.精准在线教学+居家学习模式:疫情时期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途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0,(3):114-122.

  [27]刘涛.基于学生主体需要的合作学习[J].教育发展研究,2007,(5B):39-42.

  [28]郭元祥.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与方向--兼论深度学习[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6):1-6.

  [30]胡小勇等,从“教育创新”到“创新教育”--GCCCE2018暨李克东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8):114-121.

  [31]唐瓷.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9.29(9):104.

  [32]雷朝滋.教育信息化2.0:开启智能时代教育的新征程[J].中国网络教育,2018,(4):1.

  黄蔚,唐瓷.后疫情时代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初心、理念与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0(12):124-130.

  基金:成都市2019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成都市智慧教育学校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项目编号:2019L20);2018年度四川省教育科研重点课题“新时代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川教函[2018]495号)研究成果.

  以上为“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在后疫情时代的创新应用”的简要介绍,考生如果还想要了解更多福建自考成绩查询、自考报名、报名时间、考试时间、报名条件、政策资讯等信息,请关注福建自考网或扫一扫右侧二维码关注“福建自考攻略网”微信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信息。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福建自学考试】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微信群

联系
电话
扫描
二维码
反馈
建议
回到
顶部

13950208961